除了当草药,从其别称「豆渣菜」就可知,鬼针草是一种野菜,在春季嫩苗期,可采摘其嫩植株当菜吃,就和鸭脚板、车前草差不多,凉拌、清炒皆可。人可以吃,猪当然可以吃了。鬼针草还是猪草,刺楸以前常割的猪草就有鬼针草,「豆渣草」这个名字估计就是因为猪喜欢吃,就像吃豆渣一样下口吧。那是不是可以和豆渣一起煮来吃呢?当然,有人认为不能当野菜来吃,所以以上为刺楸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刘洪彪的书法水平如何?
刘洪彪先生是现任书协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算得上是当代草书的“掌门人”。谈论刘先生的书法艺术,避不开三个关键词:现象级人物、盛装大草与真假“丑书”。刘洪彪,字后夷,号逆坂斋,1954年生于江西萍乡。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研究员。
2007年、2011年、2014年三次蝉联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一)现象级人物(1)人穷志不穷。刘洪彪的个人履历非常砺志,出身寒门,十几岁就成了采矿工,后当兵入伍,从普通士兵一级级往上爬,无背景没靠山,全靠诚恳老实能吃苦。 刘洪彪曾有一段自叙:“余8岁丧父,15岁辍学,于文于墨一无家传,二无师授,三非科班。
数十年来,仅凭模仿讨生活、过日子。余少时读书,遂对巴尔扎克、高尔基、巴金、郭沫若、齐白石诸文墨豪杰心生敬仰,无比神往。然身为普通煤矿工人,偏居僻壤,欲有所作为,恰如逆坂走丸、迎风纵棹……”。(刘洪彪草书作品)(2)“少年”即成名。书法圈与娱乐圈体育圈截然相反,“人书俱老”,40岁在道上都是小同志。舞台决定艺术高度。
与沈鹏不同,沈鹏的平台是《人民画报》,刘洪彪的平台是部队基层连队的黑板报。得益于惊人的毅力与过人的天赋,刘洪彪一头扎在书法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天道酬勤,他的书艺也开始突飞猛进,连续三届获得全军书法大赛一等将,33岁时就在洛阳博物馆举作品展览,反响极大。从那时起,他就一发不可收,逐渐进入书法的核心圈。(刘洪彪草书作品)(3)不意守成要创新。
刘洪彪之所以被称作当代书法的现象级人物,不仅在于少年成名,获奖之丰,更在于他特立独行的侠士品格、不成美名愿背骂名的创新精神,尽管屡被质疑,争议不断,不可否认的是,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刘洪彪草书作品)(二)盛装大草刘洪彪的“盛装书法”,把握了当代书法审美的规律,果断把当代视觉艺术融入书法展览中,使作品由简单组合与呈现,转变为以作品为中心,且综合了“LOGO”“图册”、“展签”、“邀请函”、“装裱样式”乃至“展厅装置”等因素的整体展示,构成立体的视觉冲击效应,聚焦并增强了作品的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