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本质上是不同体系中粒子的动能转换。这已经是第二厅的特工了,是第二军控制的公开的军警和执法机构。因此,面对人体与空间300度左右的巨大温差,导热系数退居次要地位。综上所述,影响人体的能量损失率是二维的,由温差和导热系数决定。
真空具有隔热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需要穿保暖的服装?
根据热力学的能量公式,温度是对粒子平均动能的度量。所以,热的传递,在本质上,是不同系统的粒子进行动能的转换。比如,在冬季,人之所以会感到寒冷,是因为空气中气体分子的动能小于人体分子的动能,从而导致人体分子的动能部分地转移给了空气,使人体分子的动能降低,刺激了人体的神经。那么,为什么真空状态具有隔热的功能呢?如果真空是真的空无一物,那么人体分子的动能就无从流失,是不会使人感到寒冷的。
然而,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空。即便是将空气完全抽掉之后所留下的空间,其中也还有更为细小的粒子,就是由普朗克常数h定义的量子。这也是为什么可以激发光子和具有物体运动的物理背景的原因。于是,即便是没有气体分子,人体的分子动能也会传递给量子,同样会导致人体能量的流失,并感到寒冷。只是,作为最小粒子的量子,其质量近似为零,以至于量子的动能也接近于零,从而使量子空间的导热系数非常小。
这就是为什么抽掉空气的真空具有隔热的原因。除了隔热系数之外,影响物体能量流失的另一个因素,是不同系统的温度差。这就好比,一个人站的越高,其摔得也就越狠,即越具有较高的下落速度。综上所述,影响人体能量的流失速度是二维的,是由温差和导热系数共同决定的。当温差不大时,导热系数的大小就起了决定的作用。于是,在温差只有几十度的通常情况下,就有了真空隔热之说。
然而,对于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来说,情况就大为不同了。根据探测,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约为绝对温度为2.7k,其相当于摄氏零下270度。于是,面对人体与太空约300度的巨大温差,热的传导系数就退居为次要的地位。因此,即便是极低的真空热传导系数,人在太空中也会迅速地失去能量。这就是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仍需要穿上保暖衣服的原因。
军统平时工作穿军装还是中山装,潜伏的军统服装是不是错了?
戴笠最早组织复兴社特务处时只有10个家伙,也就是后来军统内部有名的十人团,其名单之前的文章有罗列过。而到了1937年抗战爆发时,特务处总人数已经突破3600人,到了军统势力顶峰期的1943年,内外勤人数保守估计也在50000人左右,其他归军统掌握的特务武装不计在内,戴笠手下的人马也快有两个军的兵力了。
所以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就要理解军统这50000多人都是怎么样存在的。军统人员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类重庆罗家湾局本部含直属的特务总队看守所集中营等单位外省各区站组等分支机构大区省站城市组由军统控制的公开军事和执法机构隐藏在各行各业的特工和情报员海外派驻情报机构。所以军统人员的公开身份是非常复杂的,而不是你想像的那样,每个军统特务都在脑袋上面刻着军统俩字。
只不过,无论是如何形式存在的军统人员,在局本部都有档案,都要接受戴笠的直接指挥或秘密命令。加上忠救军中美合作所等武装,到抗战后期军统的整体力量已经超过了20之众,尚有被其策反可以间接指挥的伪军80万人,势力膨胀的非常惊人,也终于引起了老蒋的疑虑,抗战胜利之后军统裁汰整顿已成定局。戴笠摔死以后,改制最大的阻碍不复存在,因此军统的绝大部分人员都被剥离出来,安排进了国防部二厅交警总局等部门,在编人员总数被压缩到6000余人,且更名为国防部保密局。
一是该局总部及下属单位。军统局行政办公室等同于办公厅性质。秘书郑,代理毛,原来有四个办公室。经过戴笠的不断扩充,他们发展成八个办公室,即一个军事情报室、两个党政情报室、三个作战室、四个电讯室、五个司法室、六个人事室、七个管理处、八个总务室。后期增加了训练处、警务室、布局处。事实上,上述八大部门中只有运营部和司法部是真正的外勤,其他都是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