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再给大家看一段上海宁对这个孩子的评价:这个小朋友没有自拍室内环境,应该是因为家里房子不大。没有提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应该也是因为没啥好说的。这孩子的体育爱好是不花钱的足球和一次性消费的游泳,只有围棋还值得说说。上的培训是百花和吴品,换言之就是没有请过私教。乐器选的是人人可得的钢琴,而且没有提到师从,说明不是在音乐学院走的专业路径。
看的读物就不细点评了,基本上都是幼儿园老师的推荐书目,基本没有稀缺的海外读物。旅游更是大BUG,全是亚洲,还只有日本一个发达国家。没有参加过专业Camp,没有手工作业,乐高是入门款啊,应该还有机器人和编程才对,没有数学成绩。我觉得他星河湾考不上。这个评价其实很犀利的戳中了重点:这个孩子是个知二代,就是我们这批当年考上好大学的80后的宝宝,父母一辈能够给孩子提供房子、教育、引导以及基础性的保底财富,但是更多的东西就没办法了。
小帅哥B的家世就比白富美A的家世差了不少。 第三封简历是个生于06年的明日之星C。小姑娘刚刚12岁,参加过央视春晚,是优秀少先队员、微笑大使,取得了英语口译认证,擅长中国画、舞蹈、音乐,参加过上百个比赛,共获119项奖项和证书;然后还附上了十几页的奖状、比赛照片、各色证书;这种才华天赋,加上颜值不差,擅长舞蹈,又一直是学生干部,家境又好,等十年后这小姐姐毕业工作后,一定会让我这种老狗逼自惭形秽的…… 在一二线城市重视教育的富裕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真的太出色了。
什么叫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更可怕的是,比你年轻的人正在碾压你。 坚持学习上进吧,至少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我们只有打造一张自己的安全网,不但有行业地位、行业经验,还要有行业人脉,能够调动更多的资源,才能在我们40多岁的时候不至于遇上中年危机——这些年轻人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有活力、比我们技能多、比我们语言好、比我们更有钱、比我们视野广——我们拿什么去维持自己的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 更悲催的是三四线城市乃至小城镇的孩子,他们跟这些享受顶尖教育资源的孩子的差距,远远大于十年前的差距。
2001年,我高考是辽宁省66名,没有加分,分数线够清华但没敢报,后来去的南开;等到2018年录取时,你看哪个孩子没有加分?多少人在走自主招生的门路?论文也好、专利也好,没有这些课外实践,孩子在高考时的竞争力就是差了一点。长此以往,有天赋但家长没条件培养的寒门子弟,还能否出头? 看了这些出色的孩子,我衷心觉得高考,才是中国最公平的一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