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玄礼大将军这个玄宗皇帝的首席保镖,跟太子这个大唐帝国的二把手,“同仇敌忾”了。说是搞杨国忠,但这就是在搞唐玄宗。而这俩人联手把杨国忠杀掉之后,那玄宗皇帝自然就是光杆司令。但是,吊诡出现了。陈玄礼只反杨国忠不反唐玄宗,带着禁军将士向玄宗皇帝表忠心了。所以,马嵬驿这场政变的结果,就是杀了一个杨国忠,而太子李亨没能上位。
而杨国忠是玄宗皇帝的宰相,还是此次四川出逃的总导演,甚至到了四川还是剑阁根据地的总官家。你把他给杀了,那玄宗皇帝怎么办?所以,就在此时,太子李亨与玄宗李隆基的关系就没法处了。因为马嵬之变收场没收好,李亨没上位、玄宗没下课。而就在这个时候,关中百姓出现了。干什么来了?就是拦住玄宗皇帝、不许跑。于是,太子李亨和玄宗皇帝,也就都有了回旋余地。
处理的方案很简单:老皇帝继续去四川,壮太子留守关中。但是,唐玄宗这个权场老手会认输吗?不可能,在去四川的路上,他下了一步狠棋:上皇命诸子分总天下节制,谏议大夫高适谏,以为不可;上皇不听。大唐帝都的十王院、百孙院,美其名曰是给皇室子孙分了大房子,实际是把这些人全给看了起来。因为晋鉴不远,大唐就不允许自己也搞出一个八王之乱。
但是,现在,你玄宗皇帝这是干什么?把自己的儿子全都派出去带兵了,这不就是在重蹈西晋八王之乱的覆辙吗?谏议大夫高适不同意,不同意也没辙,诏命就这么下了。非但诏命出天下,连人也派出去了。“永王璘,幼失母,为上所鞠养,常抱之以眠”。所以,论父子关系,永王李璘跟唐玄宗才是真父子。但这时候就别再腻歪了,安禄山不可怕,太子李亨才可怕。
“璘领四道节度都使,镇江陵”,永王镇江陵了,而且亲领四道节度使,基本控制了大唐最后的财源之地。这才叫细思极恐。这时候要说唐玄宗没防太子李亨篡位,那就是自欺欺人了。后来,永王果然叛乱,但随即被平。永王毕竟太年轻,干不过太子大哥哥。有人说永王没造反,而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这不重要,他有造反的实力、也有造反的可能,这就行了。
如果非要找佐证,你看大诗人李白就行了。这家伙当时就在永王幕府,一口气写了十一首《永王东巡歌》,每一首都把永王当皇帝夸。“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这里的我王是谁,只能是永王。轻秦汉也就罢了,毕竟太远。但“却似文皇欲渡辽”是在跟谁比?是把永王跟唐太宗李世民比。李白不讲政治,这个可以有,这家伙从来就不讲政治,李白想造反也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