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地不多,也少卖二千多元,有种地五六十亩的,仅这少卖将近一万多元。去年(2017年)的玉米,差价太大,秋收完毕,就有收购,每斤6毛,村民们卖了不少,但过了不久,一天一个价,每天上涨,初先几厘几厘涨,后来几分几分涨,我是在新年前出售的,每斤卖了八毛三分。
过年回老家发现很多人都没卖苞米,这是为什么?
你提到的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也确实存在,眼下很多人家秋季收获的玉来,都还没有出售。为什么呢?听我说道说道。去年的这个时候,包括我在内,村中农户收获的玉米,大部分都已出售,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大户,由于早先水份高问题,没有出售,仍留在家中。直到二三月份才相继出售。去年(2017年)的玉米,差价太大,秋收完毕,就有收购,每斤6毛,村民们卖了不少,但过了不久,一天一个价,每天上涨,初先几厘几厘涨,后来几分几分涨,我是在新年前出售的,每斤卖了八毛三分。
后来这种现象接着发生,越卖迟价格越高,一直涨到每斤九毛四分。在大年前吧,村里得极个到人家,玉米基本出售完毕。后来人们仔细算过,早卖迟卖相差很大,一亩地收入相差将近二百元。我种地不多,也少卖二千多元,有种地五六十亩的,仅这少卖将近一万多元。市场行情的不稳定,造成农民恐慌,虽然丰收了,掌握不住市场行情,丰年不增收问题发生。
于是,就出现了以上情况,2018年收获的玉米,起步价七毛一分,后来涨到现在每斤八毛三分,但人们觉得去年吃了早卖的亏,今年就要等一等。直到现在,我们村将近600多万斤玉米,出售了不到100万,因为过年需要花钱,个别人只出售了一部分,其余的仍在等待涨价后出售。收玉米的挨门挨户问,谁也不想早卖,因为去年的一天一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