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经狠狠批判过这种工厂。恩格斯说,“这是一种非常费神的工作,它不容许操作者的思想被任何别的东西占据……完全是最严厉的酷刑……服务于一台永不停止的机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手工制造业和手工业,是劳动者利用工具;在工厂,则是劳动者服侍机器。”不过,也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来看问题。当时一个叫泰勒的观察家认为,对这些孩子来说,做童工起码好过做乞丐。
他说:“我宁愿看到男孩和女孩在工厂里挣钱养家糊口,也不愿看到他们在路边挨饿、在人行道上瑟瑟发抖,或者被塞进马车里拉到济贫院。”除了雇佣童工引起的争议,早期工厂恶劣的劳动条件,也引发了社会观察人士的强烈不满。他们去参观工厂时的感受,完全不是笛福当时的由衷赞叹,而是震惊和恐惧。因为高温可以减少棉线的断线率,所以棉纺厂里的空气会故意被调得异常闷热、到处飘着飞絮和粉尘、噪音震耳欲聋、整个厂房在不停地颤动,还有润滑机器的鲸鱼油脂所散发的恶臭……有观察家认为,当时的棉纺织工人,处境比西印度群岛上种棉花的黑人奴隶还悲惨,至少黑人奴隶还能感受到自然的空气和微风,还能有一小块自留地可以耕种。
更糟糕的是,不但工厂内部的工作环境恶劣,巨型工厂还引发了严重的外部环境灾难。在工业重镇曼切斯特,大片大片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形成一片漆黑的天幕,整个城市就像是“通往地狱的入口”。总之,当第一批工厂巨兽出现在英国时,在最初的新奇过后,人们普遍相信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场灾难,而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进步。有人说,“在英国,棉纺厂这个词,本身就是苦难、疾病、贫穷、肮脏、挥霍和罪恶的同义词。
珍妮纺纱机和牛顿有关系吗?
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以其女儿的名字珍妮命名的手摇纺纱机。它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1764年某天,那天晚上回家,开门后一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他的第一反应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当他弯下腰时,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个被踢翻了的纺纱机,还在转动,只是原来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他非常兴奋,第二天就造出了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机。
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制成了以她女儿名字珍妮命名的纺纱机。它的出现使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英国工业革命是被一个男子一脚踢出来的,然后才开始的。牛顿儿时的住宅珍妮纺纱机符合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因为它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和物体间万有引力作用。也符合牛顿的能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