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冷积定须姜。”从中医的角度,蟹为大寒之品,需要姜的温热之性来中和,食后才不易致病。在中药炮制学中,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比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半夏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除此之外,生姜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功效,可能很多人并不太清楚,那就是生姜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死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外用有刺激性,对于局部脱发有显效作用,可治疗斑秃等脱发性疾病。 民间有一说法:“午后食姜,如食砒霜!”因此有说法,生姜不宜在夜间食用,其姜酚刺激肠道蠕动白天可以增强脾胃作用,夜晚可能成了影响睡眠伤及肠道的一大问题。
这一说法经某些节目等科普途径传播开来后,一时间甚嚣尘上,有些观众晚上做菜都不敢再放姜佐味。就我个人而言,这种说法太过绝对。一则,普通菜肴中,以姜丝为佐调味,并不等同于吃姜;二来,对于有病的人来说,什么时候吃姜都是可以的。曾治疗过一位退伍军人,他年届六旬,形体瘦高。因长年患有胃病,经常半夜胃痛,需要嚼生姜才能缓解。
这是由于胃寒水饮停滞,因此,便以理中丸为主药,或让他购买姜糖,时时服用。几个月后,他半夜胃痛,需吃姜缓解的毛病才得以解决。因此,对于确有虚寒的人来说,晚上吃姜不成问题。但内有积热或阴虚的人,任何时候都不宜食姜。我曾遇到两位病人,一例是头晕,西医诊断为颈椎病;一例是口眼歪斜,西医诊断为面神经麻痹。但细究其原因,两位病人都是阴虚有内热的体质,而且也都有过因食姜糖的病史。
艾灸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什么是对身体最重要的能量?我们如何运用神奇的艾草?为什么艾灸疗法如此神奇?艾灸,一种无毒副作用的古原生态疗法,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艾”,一种效用特殊的草。有一种草,样貌非常普通,在中国南北方的农村、田头野地随处可见。端午前后,这种草从地里被采进信守传统习俗的人家,默默为人辟邪祈福。在中国南方,广东客家人喜欢用它的根煲汤,祛风暖胃。
安徽农村地区,产妇们依老人言,懂得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而在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夜晚,焚烧这种草驱赶蚊蝇,是常见的景致。这种草神奇而又普遍,它就是“艾”。中国古代医学书籍,提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