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前买的苏27最近要退役了吗?
最早一批的苏-27已经开始退役了(就算没退也快了),那么有人该问了既然苏-27都该退役了,为何歼-8这种早一代的飞机还没退役。这就要从我们苏-27的使用情况和苏-27本身的问题分两步来说了。人多机少、飞得多我国引进第一批苏-27SK的时候,数量非常稀少,可以说飞行员比飞机多的多,都得等着练呢。打个比方说,现在世界主流空军的人机比例为1.5:1,可能那时候苏-27的人机比例得有3:1(仅是举例),如果都按每个飞行员每年飞行时数为200小时的高标准来算,人家飞机用10年相当于你得飞机用了20年,当然就得退役了。
而J-8战机,因为飞行喘振问题和挂载能力问题,飞的时间比27要少多了,就这也就剩大多数生产日期比引进苏-27晚的J-8B/D/H/F/FR还没退役而已。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咱们那时候空军有多困难,隔壁都有F-15/F-16等一票四代机了,咱们就这么机架苏-27,还不得抓紧时间训练,适应和掌握四代机的相关性能和战法?哪像现在,歼-10、歼-11、苏-30、歼-20等一大票四代机、五代机够你用,就算训练也有一帮子L-15高级教练机够你飞,平常还有模拟器什么的可以试,条件不可同日而语了。
战机本身的问题其实苏联研制的苏-27虽然是四代机里的巅峰之作,其优异的气动布局也确实不俗,但是仍然尤其硬伤,实际上苏-27是一型“软”飞机,因为苏联当时的材料技术、发动机技术、航电技术等等均不及美国,但为了对标F-15也只能一边砍重量、补强结构,勉强达到均衡状态,然而仍存在“跨音速陷阱”这样的硬伤,况且当时苏联的飞机设计理念严重受到“要打世界大战,飞机就是消耗品”这样的思想制约,飞机的做工和寿命本来就十分有限。
比如说美工的F-15飞行时数寿命有6000小时的话,苏-27的飞行实数寿命只有不到3000小时,若是按人机比例1.5:1来算,美国标准飞行员飞行时数200小时/年算高标准训练水平,那么一架F-15能用20年(忽略升级保养和高过载飞行次数等);而苏-27按这个标准来飞,也就能用10年而已(实际上2000年时,俄罗斯空军飞行员的平均飞行时数不过20小时/年左右,高标准的也不过60小时/年,空军训练量与美军差距极大,美军的王牌飞行员当时飞行时数240-270小时/年)。
我国引进了多少苏霍伊的武器,现在都服役了多少年?
上图为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苏-27战斗机来到中国时的情景。上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初我国陆续从苏霍伊引进了约180架战机(主要是苏-27SK、苏-27UBK、苏-30MKK、苏-30MKK2)。其中1992年6月首批12架抵达中国苏-27SK服役,同年12月,另外12架从KnAAPO直飞芜湖抵达中国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