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欣赏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时候,不由对其裸体雕塑之风产生了好奇。在欧洲文化发展史上,古希腊罗马时代是雕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而裸体雕塑似乎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主流,几乎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裸露的女子和男子。一般都是通过行为表现描写来承托。
平顶山一小区给裸体雕塑穿衣服,你怎么看?
看到这个事儿,专门去网上搜了一下,这件事发生在平顶山的春华国际茗都小区,第一眼看到这个雕塑模特造型时的感觉:这个雕塑美女的衣品不太好啊,粉色波点连体泳衣,这画风,大家感受下……(开个玩笑哈)小区居民介绍说,搬过来时这个雕塑是通体白色的,裸体,不知什么时间被涂成了这个样子。雕塑被涂的原因,居民解释说,可能有人觉得不雅观。
对于这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被穿衣”背后的显示的是文化差异,其实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会摆放一些西方的雕塑作品作为装扮,东西方文化差异不同,难免闹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儿,央视还曾经因为给著名裸体雕塑“大卫·阿波罗”打马赛克被一些人诟病呢。但就这件事儿而言,小区雕塑属于公共物品,谁都不能因个人的好恶去改变它,与其费力的给雕塑穿衣,不如提升一下自己的审美。
为什么欧洲的雕塑都喜欢躶体的?这有哪些文化艺术渊源?
在欧洲文化发展史上,古希腊罗马时代是雕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而裸体雕塑似乎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主流,几乎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裸露的女子和男子。人们在欣赏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时候,不由对其裸体雕塑之风产生了好奇。几个世纪以来无数的智者、学者和专家、研究者,他们的观点又各不相同,时至今日,这种争论仍在继续。一种说法认为古希腊的裸体艺术来源于原始社会的裸体风俗。
农业社会之前的原始人,特别突出对男、女外生殖器的表达。原始人把性看做是大自然赐予的生命与欢乐的源泉,他们都以性为美,以裸体为美。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裸体艺术则达到了一个高潮,著名的断臂维纳斯雕塑就是杰作之一。另一种说法认为古希腊人雕塑采取裸体的形式,是与当时 战争的频繁与体育的盛行分不开的。在古希腊人眼中,理想的人应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身手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男女。
基于这种思想,裸体雕塑自然而然地成了当时的主流艺术。从艺术规律来看,作为三维空间艺术的雕塑,其最理想的模特儿应是运动场上的优胜者和那些健壮美丽的肌体。下面是卢浮宫的一些雕塑作品赏析:据说在卢浮宫有40多万件展品,要想看遍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虽然在里面花了不少时间但还是有很多馆没有看到,只能有机会再来了。
《胜利女神》高3.28米,古希腊的著名石雕刻。2300多年前,一次战争中的胜利方将其置立在萨莫德拉克海边悬崖上,命名“胜利女神”。虽然现在头手残缺,但轻盈飘逸,气势不凡,被称为旷世珍宝,这个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断臂维纳斯了,是1820年希腊农民在刨地时发现的。据说出土时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扶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人物画像都穿衣服,欧洲的人物画像雕塑都是裸体?
衣服是身份的象征,中国人更迷恋“身份”而不是纯粹的肉体之美。不穿衣服的大将军,可能还没有一个屠夫健美。中国人不欣赏肉体之内,想到肉体时,都不是在需要审美的时刻,而是不可言说的时刻。作为一个“艺术家”,你整天搞些小黄图,哪位达官贵人还敢和你呼朋唤友?!还别说健硕丰满的肉体,咱们常见唯一袒胸露乳的就是弥勒佛。
你是看弥勒佛的那张慈祥的笑脸,还是欣赏他的大肚子?咱们的传统艺术中,很少会去对人体本身进行审美。无论是健硕到可以打老虎的武松,还是神威的天神,甚至大力士,都不会通过身体肌肉去展现他们的力量。咱们传统艺术的力量,通常是通过脸部表情来传递的。会不会打,强不强壮全靠脸部表情和眼神。比如三国里对张飞的描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除了身高,体毛特征真不能说明他的健壮。比如是否有六块腹肌,手臂是不是很粗之类的。一般都是通过行为表现描写来承托。希腊神话中,对大力神的描写就全是肌肉、手臂,在外在形象上,也注重力量感的展现。从对精壮英武人物的艺术表现,就可以看出,中国审美并不在身体本身,而在于“精神”,必须要有“英武之气”,这个英武之气,并不是肌肉可以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