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个别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的地方,婴儿水还能够提供水的保障,让人省心。由于我国还尚未出台与“母婴水”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指导意见,所以在购买时,别被水商的宣传信息迷了眼,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宣传套路,我们来认识一下:1. 强调“商业无菌”,实为多此一举关于水商大力宣传婴儿水“商业无菌”概念一事,《消费者报道》已科普多次——无菌水实为多此一举, 婴儿适当接触细菌并非坏事。
实际上,与“母婴水”关系最密切的国标《GB 8537-2008 饮用天然矿泉水》对菌落总数并无限制,取消菌落总数指标也不意味着水质降低,在生产过程中已有相应的标准,只要生产过程规范,菌落即可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范围内;我国有要求“液态婴儿配方食品”微生物达到商业无菌标准,但未对婴儿水提出专门要求。许多水商在宣传中提到婴儿水“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商业无菌标准”,其实FDA的真正意思是“没有进行杀菌的需在瓶身明显位置标识”,并非强制所有婴儿水都达到商业无菌,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瓶装水并非无菌,烧开可以达到杀菌的目的。
另外,“商业无菌”标准更多应用在罐头制品上,而婴儿水属于特定水源开发,在工厂处理时,现有的水源水质会有所影响,成本也会倍增,加入配备商业无菌的热处理设备一方面会影响水的风味,另一方面会有交叉污染的问题。《消费者报道》曾向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过包括农夫山泉、侏罗纪、湾蓝、圣安娜4款婴幼儿水。结果显示,在婴幼儿饮用水系列中,农夫山泉的“无菌水”仅仅是个噱头。
首推“商业无菌婴幼儿水”的农夫山泉,其品牌内部产品对比菌落总数情况,也没有发现实际意义上的区别,检测的天然水与婴儿水其菌落总数均小于1CFU/ml。也就是说在推出“无菌水”概念之前,其已经做到了无菌。 2. “概念水”功能成迷,涉嫌宣传过界95年是瓶装水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矿泉水独霸天下,96年以后纯净水、概念水“活化水”“离子水”“能量水”“小分子团水”“富氧水”“蒸馏水”“功能水”等等,与之分庭抗礼。
直到2015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实施,规定“包装饮用水名称应当真实、科学,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种或若干种成分来命名包装饮用水。”群魔乱舞的“水名字”才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市面上除了天然矿泉水外,包装饮用水只分为“饮用纯净水”和“其他饮用水”两类。话说回来,“婴幼儿专用水”“孕妇专用水”也是属于概念水,其名词在饮水标准中并无提及。
而且,一些婴儿水还打着“小分子水”“碱性水”等称号,宣称饮用之后能够呵护健康排除毒素,甚至有些产品名为“矿泉水”,却在宣传中用上婴儿画像,自称“婴儿专用水”。实际上,瓶装水的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或暗示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不得虚假、夸大使消费者误解或者欺骗性的文字、图形以及与生活饮用水无关的内容3. TDS不能反映婴儿水的品质 许多水商为了宣传自家婴儿水矿物质种类,会提及“TDS含量”。
TDS又称溶解性固体总量, 它表明一升的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固体。TDS值越高,表示水中含有的杂质越多。事实上,TDS的杂质多并不等于矿物质多,这里头包含了有益和有害物质,可能是钙、镁等元素含量高,也可能是重金属离子、细菌、农药等超标,只能检测出含量,不能反映水质的好坏。▲中国居民膳食微量元素参考摄入量TDS含量高,还有可能是钠含量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