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在旧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让相声能够成为剧场“压轴儿”,在他之前,相声说得再好,也只能是倒二。张寿臣对此非常赞赏:“宝林对相声是有功的”。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牵头组织了“相声净化小组”,净化舞台语言,改革表演陋俗,关注现实生活,歌颂新事新风。最终成为相声界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代表作:《方言》、《改行》、《关公战秦琼》等。
张寿臣张寿臣(1899—1970年),北京人。中国相声第五代门长兼评书演员。张寿臣1910年拜焦德海为师,基本功扎实。他还不断向前辈艺人学习,博采众长,继承了万人迷的精湛演技和敢于革新的精神,后来自成一家,有幽默大师的美称。新中国成立后,名望最高、资历最老、辈分最长、年龄最大的张寿臣挖掘、整理了一大批传统段子,为相声事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曲目无疑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代表作:《百家姓》、《地理图》、《三节会》等。马三立马三立(1914—2003年),回族。 祖籍甘肃,出生于北京,居住在天津。中国相声第五代传人,为“寿”字辈。著名的相声大师。马三立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使“ 贯口”和 文哏段子。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氏相声”。
马氏相声雅俗共赏,深受广大观众朋友们的喜爱。代表作:《文章会》、《买猴》、《逗你玩》等。马季马季(1934—2006年),原名马树槐,天津人。中国相声第七代传人,为“文”字辈。马季是继侯宝林之后又一位相声大师。1956年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曲艺汇演的马季,被侯宝林等人相中,同年进入中央广播说唱团。说唱团四位身怀绝技的名家侯宝林、郭全宝、郭启儒、刘宝瑞都想收马季为徒。
最后团领导决定四位名家全都教马季学相声,侯宝林为负责老师。名师出高徒,得天独厚的条件让马季的相声技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马季得到了四位大师的真传,他在学习传统相声的同时,也创作出了一大批新相声,其中就有马季独创的歌颂相声。马季是创作型的相声人才,据统计他一共创作了300多段相声,这个成绩至今还无人突破。
代表作:《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友谊颂》、《新地理图》等。刘宝瑞刘宝瑞(1915-1968年),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 张寿臣。刘宝瑞兼收并蓄,他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多种姊妹艺术的优点,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刘宝瑞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另外刘宝瑞对新相声的创作、传统相声的挖掘整理、单口相声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