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印度在美国的IT(虚拟空间)获得很大成功,但是在制造技术,国内的硬件投入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的水平。如印度的汽车工业可以收购路虎,但是自己制造就是塔塔的一般车。而且生产技术与研发远远落后世界。所以之前,丰田也曾经大量投入资金开厂,却最后遭到失败,不得不撤退。一个国家的基础,整个国家的制造配套水平没有到这个程度,却要去拔高,最后的结果并不一定会好。
为何在柬埔寨、越南开工厂老板越来越多关闭企业甚至倒闭?
以劳动力成本低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柬埔寨和越南,变成了很多国际品牌的“代工厂”,制衣、制鞋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成了它们的主要产业,例如服装制造是柬埔寨第三大支柱产业,仅次于农业和旅游业。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国内制造商前往,最有名的莫过于泉州。1、东南亚劳动力成本飞涨,越南工资甚至超过生产力水平尽管柬埔寨和越南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但也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
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调查发现,过去4年间,在东南亚国家首都地区的工厂,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涨幅从11%到91%不等。2007年~2015年,越南最低工资标准呈两位数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人均GDP以及消费者价格水平的增速。对此,越南经济与政策研究协会警告称,工资涨幅应当放缓,来与劳动力的效率相匹配。
2、劳动力素质不高,降低人口红利效果据很多赴东南亚开厂的企业家称,当地的工人素质普遍不高,生产效率不高,需要增加在管理和培训方面的投入。一名在越南开厂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国内工厂的生产效率约为海外工厂的2.5倍,这几乎使单个工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的一干二净。在工资连连上涨的背景下,劳动生产效率没有明显提升,显然会淘汰一部分不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3、工人维权活动频繁,影响工厂正常的生产活动在东南亚国家,当地人普遍认为雇主和员工是理所当然的对立面,因此工人们维权意识很高,屡屡发生罢工行为。此前,柬埔寨工人不断要求涨薪,就发生接二连三的大规模抗议示威,这些现象令各大品牌不敢轻易下单。由于订单出现下滑甚至不足,很多当地的工厂被迫停止生产,甚至倒闭。
在当时,柬埔寨服装生产协会的247家会员企业有一半无法得到足够的订单,在接下来几个月都面临开工不足的情况,生产设备也将闲置。4、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降低企业竞争力此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位于产业链的底端,依赖订单产生的微薄利润存活。扣除人力成本,企业还要负担物流和原材料成本,受东南亚生产水平不高影响,很多原料都要从中国国内运过去,这也会增加企业的投入成本柬埔寨商务部的数据表示,从今年一月份到三月份,柬埔寨服装和纺织材料的出口量增长了17.5%,总额达13.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