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天猫店小二和商家的双十一沟通。这种秀肌肉有多重要?重要到我们有理由相信,阿里的公关部门早就已经在这个时候布局好了诸如《天猫双十一销售额破XXXX亿》《到底是什么促使阿里电商体系如此XXX》《天猫双十一引动全球XX国家市场》等等文章,就等着双十一的数字出来之后,一波后续宣传来体现阿里经济体的价值。
今年双11,淘宝交易额能破一千亿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问错了,不是能不能破一千亿,而是阿里想做多少亿。11月13日补充:果不其然,在双十一之后,关于双十一的数字是不是作假问题又引了一波讨论,最著名的是下面这条微博:天猫也“按照惯例”的给出了辟谣和解释,这篇微博也在“某种神秘力量”的作用下被删掉了。由此可见阿里注资微博的远见。不过关于反对这篇微博的理由也很有意思:数据只是得到了精确控制。
什么是精确地控制?通过自有的各种手段,资源,将双十一的数字控制在阿里希望的区间内。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管是不是作假,阿里内部一定有一个每年双十一“控制”的数字,所以每年所谓的猜双十一会是多少销售额根本没意义,因为这个数字已经被“内定”了。这从另外一个维度证实了,我前面所说的:这个问题问错了,不是能不能破一千亿,而是阿里想做多少亿。
补充完毕下面是写于双十一之前的原答案:因为一些原因,最近接触了一些和双十一相关的事情,不如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是天猫店小二和商家的双十一沟通。和我们原本的理解不一样的是,我们想象中的双十一是商家为了卖货找店小二要流量,以便双十一能够卖更多的货,实际情况是,店小二会找对应的商家(当然是大头),告知对方,你们今年双十一必须卖到多少多少万/亿,如果卖不到,明年的流量就没有了,怎么卖到,你们自己想办法。
你以为店家会想办法投直通车或者淘宝客么?这是往常的手段,在双十一这么多宣传资源都集中爆发的时间段,这些手段在当前是无效的。所以对于店家来说,这时候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刷单。比如店小二告诉你你们今年双十一需要卖2亿,你估了估自己双十一最多1.2亿,剩下的8000万,就需要刷单,刷单肯定有成本,8000万的刷单大概需要数百万成本(我没有仔细算),这些成本,也就是会算到公司的运营成本中去,为什么呢?为了来年的流量。
而店小二为什么要和商家说双十一要多少量呢?很明显,这肯定不是店小二个人的意志,而是自上而下的分配。为什么会有自上而下的分配呢?必然是最上层有一个今年的目标保底量(比如两千亿),冲着这样的目标量,再加成一部分(比如加到3000亿),然后层层分派下去,才有了店家接收到小二们的消息。这本身没什么稀奇的,在传统销售渠道也有这样的事情出现,只不过往常做这种动作的都不是销售平台,而是品牌厂商,俗称“压货”——也就是通过利益压力,让商家备更多的货进行更多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