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在今天的情况下,对阿里的挑战是,阿里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整合资源,以及触达增量用户。这就是这次阿里双十一的优惠设计。有人说这次的双十一极其复杂,几乎把阿里各个公司的各个产品都包含了,用户玩起来体验极差。这话说对了一半,用户体验确实不好——但是我们不要忘了,阿里从来就不是以用户体验好为业内所知的,你要求阿里用户体验好,基本上等同于要求Angelababy有演技,这都不是各方的核心能力。
阿里的核心能力就在于运营能力极强,资源整合能力极强,所以通过双十一,设计一套运营体系的玩法,让整个阿里经济体的各个角色能够动起来,集体获利,集体出力,才是上上之选。此时有人会说,阿里这么玩难道不怕用户双十一都不玩了吗?你能想到,阿里成千上万的年薪几百万的人能想不到?你以为这些人天天996福报给报傻了?他们的数字监控体系是爱生病的体育老师写的吗?即便有这种可能,但这种可能性极小,就算发生一点点意外,我们别忘了,还有前面的第一点(商家刷单)作保障。
也就是说,在保底的情况下,通过这一次双十一盛况,造成阿里体系的联动,发现问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阿里还拿了好名声,怎么看都稳赚不赔。双十一,本质上不是一个运营局,不是一个项目局,不是一个产品局,更不是一个商业局,本质上是一个“资源”局,通过某种手段玩好资源,才是双十一的本质。只不过在这个局之下,我们普通老百姓只能看到到手的红包,看不到红包之后局而已。
最后我们说说触达增量用户的事儿。在前两者(数字保底和资源整合)的前提下,阿里的这次玩法最大的增益就凸显出来了:增量用户。玩法很复杂,所以一二线时间宝贵的人不会花时间花精力玩双十一,但是正因为如此,三四五线那些有大量时间的人,是这次的主力。不要怀疑这些人的消费能力,要知道这些人的可支配收入几乎和一二线的普通人差不多(毕竟人家房价低物价便宜还不用天天应酬),而在过去几年,阿里虽然布局好了基础设施(物流菜鸟物流),但是并未真正下沉,否则也不会有拼多多们的可乘之机。
双十一这样的玩法,正是针对这些人的。说到这里忽然想到,今年的双十一,会不会是阿里对拼多多们的收割开始?(只不过能不能收割也不一定)。其次,得益于阿里的直播带货,这些下沉市场的人们也会有更多的粘性。顺便说一句,大家不要小看了淘宝直播,以最近的频繁推出的政策和文件,上层准备治理直播带货乱象来看,最能经得起这轮洗刷的,应该就是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