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样的机会正好是文在寅母亲去世,文在寅总统本身就出于悲痛之中,这也会获得民众的理解和同情。那么此时公布求和信件内容,显然能够缓解民众对于文在寅的指责。毕竟文在寅为了韩国的国家利益,在与日本斗争,而韩国的经济命脉又在日本手中,这也是让韩国民众理解。只不过是康京和是文在寅一手提拔起来的外长,这样的信件公开怎么可能不通过文在寅的同意呢?显然这根本说不过去,更不会是康京和的做事习惯。
对于文在寅和康京和都是韩国的老道的政治人物,对于这样的求和信件公开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尤其是最近的韩国形势,他们是不会不懂,又怎么可能不提前沟通呢?又怎么可能不提前考虑呢?因此说韩国外长康京和公开文在寅向安倍的求和信件,必然是经过文在寅同意的。或者说是他们已经商量好的,只是选择在这个时间进行公布罢了。那么既然如此,就没有康京和公布信件不合适的地方,只能说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作为政客几乎都是不会放过。
宋太祖问赵恒“天子好作否?”对曰:“由天命耳。”后继承皇位,你怎么看?
史上确有此事,《宋史》记载:“尝登万岁殿,升御榻坐,太祖大奇之,抚而问曰:天子好作否?对曰:由天命耳。”宋朝乃是赵匡胤所立,赵匡胤有一个弟弟叫作赵光义,赵光义有一个儿子叫作赵恒,爬到龙椅上玩的便是赵恒。赵恒自幼聪慧,经常和哥哥弟弟们玩游戏,并且是打仗的游戏,他自己则以只会天下兵马的元帅自居。赵匡胤见了,心想这小子还挺有趣,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他或许是个可造之才,所以想着培养培养他,于是将他带到宫中培养去了。
只不过,赵恒生性跳脱,是一个坐不住的人,所以到了皇宫之后,这儿跳一跳,那儿窜一窜的,最后竟然窜到了万岁殿,这万岁殿是什么地方?赵匡胤的寝殿呀!赵恒突然窜门窜到了赵匡胤的寝殿还不算,还一屁股坐到了皇帝的御榻上。赵匡胤一看,嘿,好小子,胆可真肥呀!史书说赵匡胤当时对此事觉得颇为惊奇,所以抚着赵恒的脑袋问:“小恒恒呀,皇帝好不好当?”赵恒想了想,说:“哪有什么好当不好当,听从天命而已。
”可是,赵匡胤当时是真的只觉得惊奇惊讶,所以才会问赵恒“天子好作否”?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赵匡胤本是后周将领,因为后周世宗柴荣病逝之后,无人能够压制他,所以他便仗着自己手中的兵权,自导自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夺走了后周恭帝的皇位。所以,他当上皇帝之后便总是担心自己会重蹈柴家的覆辙,为此他特意跑去问赵普,自从唐末以来,皇帝换了一茬又一茬,你给朕出个主意,怎样才能避免赵家走他们的老路?赵普一听便明白了赵匡胤的想法,所以也说得很干脆,收兵权呀!于是,赵匡胤又导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你们要命要钱还是要权,你们自己在心里掂量掂量,掂量好了再告诉朕!为了抑制武将集团,避免唐以来的藩镇割据,他又弄出了一套以文驭武的政策,打压武将的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