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似乎越怕什么,越来什么。瓦剌这边见与明军作战占不到什么便宜,也先留着英宗也没什么用,竟然就把英宗放了回来。英宗一回来,景泰帝的处境就有点尴尬了。皇位一旦坐上,肯定不愿意再让出去了。为了防止英宗对自己产生威胁,景泰帝将他哥哥囚禁在了南宫之内,一关就是七年。在这七年中,英宗过着阶下囚般的生活,生活受到严密的监视,吃的不好,穿的也不好。
甚至以防朝臣和英宗联系,南宫周围的树都被景泰帝下令砍了,夏天英宗连个乘凉的地方都没有。如此悲惨的生活,英宗一直过到1457年。这一年年初景泰帝突然病重,朝中的投机分子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于是帮助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一举夺回皇位。复位之后的英宗对于景泰帝十分愤恨,下诏指斥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并废其帝号。
而当时身体已经渐有好转的景泰帝,却在英宗复位后仅一个月就暴毙身亡,其中内因,不言自明。景泰帝山崩之后,英宗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将其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景泰帝朱祁钰也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陵的皇帝。(明宪宗朱见深,明英宗之子。在他上台后,对他叔叔景泰帝朱祁钰的功绩进行了肯定,并恢复了朱祁钰的帝号)。
文在寅奔丧期间,韩国外长康京和透露文在寅致安倍亲笔信内容,合适吗?
文在寅执政两年来,在经济政策上的无能已经让文在寅备受韩国民众的指责,尤其在民众满意度上的调查,更能体现民众对文在寅政府的态度。为了挽回越来越低的民意支持率,文在寅可以说是颇费心机,可是又往往弄巧成拙。如今的日韩贸易战已经让韩国非常被动,同时又伤痕累累。那么改变目前的不利状态,显然就是文在寅政府必须谋划的问题。
那么对于韩国外交部长康京和在10月30日透露,文在寅致日本首相安倍亲笔信内容。而巧合的却日10月29日晚,文在寅的母亲、92岁高龄的姜韩玉老人去世。赶在这个时间段上,应该说是巧合,或者说是良机。毕竟文在寅挑起的二战劳工问题,利用的就是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来打民族强硬牌,这样来提高文在寅的支持率。这一招也的确好使,文在寅的支持曾经在跌落到41%的时候,回升到52%,这是很不错的成绩。
可是不成想日本方面在7月份的突然出手,让文在寅有些措手不及。日韩贸易战的爆发让韩国很受伤,这也导致韩国经济雪上加霜,更是举步维艰。为了改变韩国经济备受打击,想要求助美国,却反遭美国的落井下石,索要50亿美元的驻军分摊费用。已经没有办法的文在寅只能选择向日本求和,可是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又不能被影响。尤其是文在寅强硬总统的形象不应该受到大的影响,那么选择合适的时机释放向韩国民众透漏求和信内容,能够缓解民众对文在寅政府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