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后,重耳返国,称霸诸侯,号称晋文公,赏了和他流亡的人,但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满带老母跑到绵山隐藏起来。后来,别人提醒晋文公,晋文公去山里找不到,并叫人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没想到介子推母子二人抱树而被烧死。于是每年的这一天晋文公不再热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而第二天就是“清明节”。晋文公把介子推抱的大树制成木屐,让嗒嗒作响的木屐之声时时提醒自己,不重蹈覆辙。
晋文公称死去的介子推为“足下”,这也是“足下”一称的由来。汉代和魏晋是最流行穿木屐的时期。汉代汉女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当时人们无论身份地位,都穿木屐。当然贵族穿木屐就不一样了,下图为有名的“谢公屐”靴:就是高到踝骨以上的长筒皮鞋。一般是游牧民族的穿的鞋。周朝的士兵就穿着有铜钉的皮靴。皮靴的发展流行归功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为了和秦朝对抗,进行了军事改革,穿上胡人衣服,训练骑兵。
最后使赵国强大了。从此,皮靴便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鞋饰的一部分,并一直沿用今天。 屣:用草或麻编制的鞋,被为贱物,所以古人常以脱屣、弃屣比喻事情之容易或对人事看得很轻。在这几种鞋中,“履”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舒服的。地位仅次于的“舄”。“屐”则被社会各个阶层所喜爱。“靴”因为是皮革做的,很便宜的,为广大士兵和下层人群所接受。
秦汉的时候,士兵们都穿靴。“屣”的地位就不用说了,只有最底层的奴仆和囚徒才穿。当然这几种鞋子绝不是仅仅只有一种质地。“履”不仅有了布履,还有皮履,如秦始皇兵马俑兵俑穿的;还有皮履。屐,还有皮革做的屐。靴,不仅有皮靴、布靴,还有布靴、铜靴、木靴,到了隋唐还有玉靴等等。我国考古发现的著名的鞋:西汉青丝履 “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毛巾”——杜甫《大云寺赞公房》。
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墓出土的青丝履,履面用棕缕编织而成,平纹织法,纬线较粗,履底用麻线编织,平纺,浅绛紫色,履帮为穴字纹组织,鞋的前端昂起二小尖角,别具特色。东晋织成履 : “锦履立花纹,绣带同心苣”——晋 . 沈约诗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北区出土。履底用麻线编织,其它部分用红、黑、黄、蓝等九种色丝,按履的成型,编织花边和“富且昌宜候王夫延命长”汉体铭文,由中心向两边对称排列,每句各织两遍。
鞋尖织有变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如何您要穿越回这个时期,穿鞋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穿鞋不分左右,又叫“正脚鞋”,也叫“直脚鞋”。因其制作材料非常柔软,相对宽松,尺码比较大。因为,人的左脚一般比右脚稍长一些,会先伸左脚,只要左脚合适,右脚就不用试了。两只鞋必须一样,不一样的鞋是贱民穿的,那可是被人瞧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