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先秦大量文献资料散失,导致关于鬼谷子的事迹销声匿迹。后人研究鬼谷子,只好如同雾里看花,越看越神奇了。司马迁既然能在《史记》中提到鬼谷子,说明历史上鬼谷子实有其人,因为司马迁是一个治学态度非常严谨的史学家,历史上子虚乌有的人和事,他是不会轻易写进《史记》的。只不过因为记载鬼谷子的史料少不得其详,才显得鬼谷子本人及其开创的纵横学派显得如此神秘。
要想揭开上述鬼谷子的神秘面纱,还原鬼谷子的本来面目,只有等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更多考古资料发掘见世了。因为只有那个时代的资料,才是解开鬼谷子神秘面纱的第一手资料,才有真正的可信度。(二)旷世奇书《鬼谷子》概略。《鬼谷子》是鬼谷子著述的一部纵横学理论巨著,是一部旷世奇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纵横家、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
而关于《鬼谷子》一书,曾有人质疑过该书不是鬼谷子所著,而是后人托鬼谷子之名的伪作。理由是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史志。该书收录了先秦诸子百家所著的很多学术篇目,唯独没有收录《鬼谷子》篇目,直到唐朝时候魏徵所著的《隨书.经籍志》才收录《鬼谷子》篇目,所以《鬼谷子》不是先秦时候的著作,更不是鬼谷子所著,而是东汉以后唐代以前的人托鬼谷子之名的伪作。
其实,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其一,先秦的很多学术著作篇目,《汉书.艺文志》都同样没有收录,不能据此就否认这些先秦学术著作的存在。其二,比班固更早的西汉大学者刘向,在其著作《说苑.善说》中就已经引用鬼谷子的关于游说之术的话语,引文长达百字。可见《鬼谷子》的很多内容在西汉时代已经流行了。《鬼谷子》分为内篇12篇与外篇9篇。
目前,经学术界认真鉴别考证得出的结论是:《鬼谷子》内篇除了《符言》篇可能是从《管子》混入的以外,其他11篇都是先秦时代的著作,其写作者是鬼谷子先生及其弟子们。《鬼谷子》外篇,则可能是唐朝人写作并编入这本书的。《鬼谷子》一书详细阐述了纵横家的谋略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纵横捭阖的理论体系。首篇《捭阖》是全书的总纲,以“道”和阴阳作为纵横说术的哲理基础,论述捭阖的相关原理。
《反应》《内揵》《抵巇》《飞钳》《忤合》等5篇,具体阐述纵横策士的认识之道与处世方略。《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等5篇,详细讲述游说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而《转丸》《胠乱》两篇已经丢失。三、正确看待纵横家的社会价值及《鬼谷子》文化价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纵横学派的理论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