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部分,人数最少,只是两个部落(也可能是两个氏族,或两户人家)。这两个部落一路向东逃,到达一个叫做“额尔古涅·昆”的山谷里定居。额尔古涅,就是现在的额尔古纳河附近,位于黑龙江与内蒙古的边缘,中俄交界。这两个部落,一个叫做涅库斯,一个叫做乞颜。捏古思,意为狼;乞颜,意为鹿。这是以狼和鹿为图腾的柔然遗族。
乞颜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就很熟悉了,成吉思汗所属的部落就是乞颜。直到成吉思汗的十一世祖朵奔伯颜,这个部落的人口才繁盛起来,于是才各自改了姓氏。也就是说,孛儿只斤氏是乞颜部的众多姓氏之一,孛儿只斤源于乞颜。乞颜,又被译作“奇渥温”,是蒙古族的核心部落。这里还要插一句,有些别有用心之人鼓吹所谓的“蒙元非中国”,但别忘了下面这个关系:北魏在中原分裂为东魏西魏,随后又被北齐北周替代,之后北周灭北齐,杨坚建立隋朝又取代北周,再南下灭了南朝陈。
等于是,隋朝同时取得了北方鲜卑人和南方魏晋的两个法统。而柔然也向北魏称臣,蒙古又是柔然的后裔。所以,成吉思汗从根源上,也跑不出一个中国。怎么就蒙元非中国了?再说回来。乞颜部流落到草原的边缘地带的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一带后,繁衍生息了五百年。而在这五百年时间里,草原的霸主,由突厥变成回鹘,再由回鹘变成黠戛斯。
最终,黠戛斯被契丹征服。契丹人出自于鲜卑宇文部,在语言风俗上,都与蒙古相通。并且也是起源于东北。大概,契丹人的崛起,与高句丽的灭亡有关。曾经的东北霸主高句丽,被唐朝所灭,契丹也就得以在东北发展起来。到了唐朝末年,契丹整合了东北和草原,称霸北方。而在征服黠戛斯的过程中,蒙古诸部也参与进来了。乞颜部,也就由大兴安岭一带,迁居到了不儿罕山(肯特山,今蒙古国肯特省,在乌兰巴托西北)。
也算是,时隔五百年,这个柔然余部终于重返草原。契丹人对乞颜部的统治还算有效。但契丹被女真灭了之后,草原就处于一种濒临失控的状态,女真人对蒙古诸部的统治,手段相对残酷。例如,成吉思汗的祖上被女真人施以木驴之刑。而契丹人与蒙古人的联系,远比我们现在的认知要深得多。即使被金朝所灭,向西逃窜的耶律大石,还与蒙古诸部保持一定联系——耶律大石从蒙古诸部调兵西征中亚。
契丹人的直系后裔是现在的达斡尔族。这样算来,达斡尔族与蒙古族,也算是互为分支了。 在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之前,草原上分布着不同语言的众多民族。有回鹘失败后,欲图反攻黠戛斯的桥头堡——乃蛮部,有受到高昌回鹘影响的汪古部。这些部落都是上层说突厥语,下层说蒙古语。这也是为什么成吉思汗在征服这些部落后,把上层贵族杀掉,把底层民众分配到各个王爷手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