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剧本,在1987年,深圳市顶着巨大压力,拍出第一块土地时就已写定。这是深圳吸的土地财政的一小口,却是中国的一大口,后来就再也戒断不了了。遥想1950年代,土地批租制度的祖师爷香港,还有“狮子山精神”。1957年的春天,李嘉诚还在意大利的一家塑胶花工厂“学习”生产工艺,待掌握后,火速回国办厂报效祖国,凭借香港廉价的劳动力,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赢得“花王”之称。
那些年,大佬们还在干实业。刘銮雄靠古典吊顶风扇成为大亨,李兆基的五金店铺日进斗金,郭得胜的杂货店广为称赞,郑裕彤的周大福珠宝深受追捧。1978年大陆改革开放后,泥腿子才干的制造业被一股脑的转移到了大陆,离香港最近的深圳近水楼台先得月,除了带来深圳制造业的兴起,还有二奶村和红灯区的繁荣。敏锐的大佬们及时从制造业转型到房地产,从操作台割塑胶带到港交所纵情收割,从糟糠之妻举案齐眉到高尔夫球进洞。
李超人的长江实业、大刘的华人置业、四叔李兆基的恒基兆业、郭主席的新鸿基、鲨胆彤(郑裕彤)的新世界,占据香港经济的半壁江山。大佬们的生意并不局限于香港,一江之隔的深圳是他们的最佳猎物。不过,吸过房地产的奶,没人再愿意啃制造业的草,大佬们盯上了深圳的土地。大佬们在内地的土地储备大幅飙升,世纪之交时,新世界中国在内地的土地储备超2000万平方米。
此时,内地房企还在懵懂之中。深圳华侨城南、深圳湾北的填海区,面积达2.9平方公里的黄金地块,被新世界、恒基、和黄、新鸿基等群狼环伺,内地房企只能靠边站。2000年,“灵魂歌手”王首富才开发出第一座万达广场。而10年前,李超人就在长安街的绝佳之地,花20亿美元建造了著名的东方广场。如深圳GDP超过香港一样,属于香港房企的时代更早落幕,内地房企寡头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2016年9月29日,鲨胆彤离世,昭示一个时代的终结。这一年,郑氏家庭将九个位于内地的二三线城市项目作价339亿元,全部卖给恒大,香港房企在内地独自长袖善舞的年代过去了。作为曾经的启蒙者,香港的地产巨头与内地房企相比,早已不复当年之勇。2017年8月,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直言:大陆房企商人瞧不起香港商人,也瞧不起香港市场。
同年。,王首富站在清华大学企业家讲堂上,口吐芬芳: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过去三十年,香港的大佬们通过低廉的价格大规模拿地建设,坐享土地和房产升值带来的巨大红利,但更大的蛋糕还是被内地房企寡头分享。伴随而来的高房价之痛,被制造业和居民承受。华为这样的中国科技公司的标杆,也在高地价高房价面前低下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