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劫,黑泽明的内心遭受重创,再加上接下来的《电车狂》过于意识流,再次遭遇票房滑铁卢,黑泽明一度自杀。 关于他的这次自杀事件,不论是她女儿后来的回忆录《我的爸爸黑泽明》,还是多方的媒体报道,都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说明,女儿说因为他们整个家族的人情感都太充沛了,在情绪激昂的情况下做出自残的举动可能是基因遗传。
黑泽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他的哥哥说,我要在三十岁之前死掉,人一过三十岁就只能变得丑恶。 他哥哥二十几岁便自杀了。这或多或少对黑泽明都有影响。 可想而知在当时,黑泽明自己的内心和外界给予他多么巨大的压力。 然而黑泽明是强大的。重整旗鼓之后,他依旧拿起导筒,却再也找不到足够的投资来拍片。 60年代末,美国导演科波拉和卢卡斯访日,特地来看望自己的偶像黑泽明,当他们知道偶像想拍《影武者》却无法筹够资金后,就毅然担起制片重任,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活动。
凭借跟十二世纪福斯的交情,他们终于说动这家跟黑泽明有“过节”的公司向日本的东宝株式会社投资,由他们做新片的监制,助黑泽明拍出他的第三部彩色电影——《影武者》。黑泽明这样闻名全球的导演,为什么那么难筹到资金?你以为他缺的是小钱吗?不。1970年上映的《影武者》耗资25亿日元制作完成,没有一分钟特效的片子,宏大绚烂,主题沉重,光后期就做了一年。
好在该片不负众望的再次打破当年日本票房纪录,斩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让黑泽明再度翻身。 在黑泽明晚期的几部影片中,尽显对人性的绝望,尤其是接下来的《乱》,这部改编自莎士比亚喜剧《李尔王》的电影,仿佛是黑泽明站在天堂对人间的审视。 黑泽明导演生涯的最后一部电影是《袅袅夕阳情》,在这部影片中他一改往日风格,玩起了温情。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充满生命情趣的教师内田百闲毅然辞去大学教书职务,一心在家从事写作,并在家中发生的一些跟小偷有关的有趣故事。 老师的故事和玩捉迷藏的孩子们的故事交织进行,尽显童趣。电影里,玩游戏的孩子藏起来问小伙伴们,“准备好了吗?”,每一次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而最后一个镜头,小男孩问,“准备好了吗?”,答案是“准备好了。
日军押送战俘,120公里行程,到达目的地时,为何少了数万人?
这次事件是发生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巴丹死亡行军,这次行军当中总共有7.8万多名俘虏,最后120公里的距离,死了将近1.5万人左右。日本在偷袭珍珠港之后的10小时,又偷袭了菲律宾的一处机场,以及美军的远东基地。由于日本的准备充分,造成美菲联军仅仅两天便抵挡不住。后来在美军上将麦克阿瑟的命令下,美菲联军准备退守到巴丹半岛,准备进行长期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