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回答跟之前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你们看见有没有人从这条路上经过过?”“有哇,一天过来过去的,天天都有啊。”就这句话,让我们放心了,既然天天都人经过,那还有什么问题啊。别人都行,我们为什么不行啊,骑车人的自信心膨胀到了极点。我们谢过主人,驶向了这条“土路”。刚开始的四、五公里“土路”,倒也还勉强可行,隐隐还有点点车辙印。
继续前进,两米左右宽的“土路”上,全长满了草,只是原来的车辙印上的草浅一些。再走,不长草的车辙印只有一条了。这无疑是一条已经废弃多年的“车路”了。路上除了茂盛的青草外,就是大小不一的石块,并且沟壕杂乱无章,根本就无法骑行了。我们只能骑在车上,两脚支在地上,一寸一停地向前挪动。走完了比较平缓的扁平路段,来到了下山的“明岩”路段,一寸一停的方式都没法了。
我们的“推车旅游”模式开启了。一人扶车头,负责前闸,另一个负责拖住车子,不让下滑,当来到一个平一点的转弯处,停下。再返身回去推另一辆车子。卫星地图上的“土路”还是很“平坦”的。不知往返多少个来回,才结束了我们的“推车旅游”。这种向下的推车可比向上推车费力多了。汗水打湿了我们的衣裤,当时也不知道有多么的狼狈。
现在感觉可惜的是,这么经典的场景,我们怎么就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呢。这条“土路”到底有多长,到现在不得而知,但我们用时近3个小时到是可算出来的。 我们狂奔在大路上 “土路”的尽头就是西乡县大河镇。我们马不停蹄地狂奔了起来,耽搁了3个多小时是必须要补回来的。从大河镇开始,还是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不是常规的翻山,而是从这个山头几盘几绕到了另一个山头那样的路,好在这条路很新、也很宽,弯道比较大,而且很少有车辆经过。
一路山的山景还是非常耐看的,很多的山从山脚到山顶全是裸露的石壁,挺拔高耸,壮观无比。因为天气刚下过雨,路面还有点湿,我们都很小心。天上的云层还很厚,黑压压的,加之急着想赶路,对对路边的风景也就少了许多的关注与欣赏。骑行了80公里这种盘山路,我们来到了西乡县峡口镇。 夜行至西乡县堰口镇,悲催的事情又发生了 从峡口镇开始,天就已经黑了。
我们开着灯行驶了30多公里,来到堰口镇,准备从210国道连夜返回。只走了一两公里,210国道上的一道“门”又把我们给挡住了。原来是道路维修,不准通行了,封闭的大门还上了锁的。仔细看了封闭公告,还好,上面说每天早、午、晚有三次放行时间。没办法,我们只好住在了堰口镇。早上六点钟,我们准时来到封闭的大门口,刚好有一辆农用货车从门里出来,开门的人见我们来了,一个劲儿地让我们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