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叹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天不助我啊!”。大军进驻渭河南岸两军对峙着,司马懿坚守避战,任诸葛亮怎么骂、怎么羞辱,就是不出战,拉开架势和诸葛亮打持久战,拼消耗。其实司马懿不出战也是因为怕战,这次魏国两线作战,不得有丝毫闪失。众将不忍羞辱,一再请战,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曹睿派一监军前线节制司马懿。
诸葛亮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司马懿节制众将躁动求战的。果然,时间拖久了,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突袭蜀军后方,斩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后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蜀军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并率领大军回返,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飞马撤退,奔行数里,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吾头尚在否"?众将俱回:"尚在"。
司马懿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综上述分析:司马懿攻克街亭,率军赶到西城,诸葛亮在城楼抚琴,气定神闲,其实诸葛亮也是兵行险招,纯属无奈之举。但司马懿深深知道,诸葛一生唯谨慎,绝对不会冒险;再说诸葛亮伐魏所向披靡,在魏国主场围着魏国城池和军队暴打,着实厉害,也着实让魏国朝野和司马懿本人震动和恐惧。再加上诸葛亮的曲子平稳深沉,歌词却一再催促他来攻,儿子说西城是座空城,司马懿生性多疑,犹疑不决。
最后小心谨慎占上风,回应诸葛亮:“你让我攻,我偏不攻”。率兵退去;第四次北伐,司马懿也主动出战,而且很卖力,结果惨败,以后谈诸葛亮畏如猛虎;第五次北伐积极作战偷袭上方谷,被诸葛亮烧得父子几乎丧命。司马懿彻底被诸葛亮打怕了,由衷赞扬诸葛亮“真天下奇才也”。《空城计》司马懿没有看透,又怕中了诸葛亮诱敌深入之计,自己撤退了既符合诸葛亮足智多谋,也符合司马懿多疑善变,两个人心理斗智斗勇的结果是司马懿败下阵来。
雍正登基后,老八下场很惨,为何老十四能躲过一劫?
向敬之雍正登基后,虽然第一时间命皇八弟允禩为总理王大臣、和硕廉亲王、理藩院尚书等要职显爵,但他对八爷一党的打击可谓是狠毒刻薄的。雍正四年,雍正帝坐稳江山后,以种种借口对允禩革职、削爵、圈禁,改名阿其那。很快,允禩死于非命。李绂报告,允禩突发腹痛。民间传闻,允禩死于毒杀。而在是年六月初一日,雍正决定对允禩集团集体动手,于是将允禩、允禟、允禵之罪状颁示全国,议允禩罪状四十款、允禟罪状二十八款、允禵罪状十四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