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产后母猪母猪产前产后两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药物如呼肠舒、新强霉素(慢呼清)、菌消清(阿莫西林)、强力泰、强力霉素、金霉素等。哺乳子猪子猪吃初乳前:口服庆大霉素、氟哌酸、兽友一针1毫升~2毫升或土霉素半片。3日龄内补铁(如血康、牲血素、富来血)、补硒(亚硒酸钠维生素E),1日龄、7日龄、14日龄鼻腔喷雾卡那霉素、10%呼诺玢,7日龄左右开食。
补料前后及断奶前后: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维力康、开食补盐、维生素C、多维等。哺乳全期: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生素药物如菌消清、泰舒平、呼诺玢、呼肠舒、泰灭净、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等。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群饲养密度的增大,流通环节的日益活跃,生猪的传染性疫病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然而,一方面,在生猪疫病的类型上,生猪的老疫病(如猪瘟、猪气喘病等)继续肆虐,新发生的疫病不断增加,并且许多生猪疫病往往是由于多种病因和多重因素引起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而且发病症状日益呈现非典型化,且隐性感染增多,如仅仅单凭患猪的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很难得到确诊,而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时日,往往容易延误生猪疫病的最佳防制时机;另一方面,在生猪疫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虽然有些疫病目前已经研制出了有效的疫(菌)苗,但还有不少疫病尚无疫(菌)苗可供利用;有些疫病虽有疫(菌)苗可防,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而往往猪群发病后由于机体组织器官受损,免疫机能下降,常常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时甚至治疗无效。因此,对规模养猪场生猪疫病的防制,应树立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群体保健的观念,并根据养猪场周边疫病流行的特点,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药物保健方案,筛选出最佳防治效果的药物,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以控制生猪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笔者结合现阶段规模养猪场生猪的养殖实际和本人指导养殖场防控生猪疾病的经验,谈谈规模养猪场药物保健的用药原则和药物保健方案,以供参考。(一)规模养猪场药物保健的用药原则1.树立尽可能减少药物保健的用药理念。养猪场应根据生猪的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生猪免疫程序,有效地控制生猪的疫病发生,从而尽可能减少各种保健药物的使用;在防制生猪的疫病时,应严格按规定使用兽药和药物添加剂,遵守用药剂量和休药期,尽量不使用滞留性强且有毒的药物,特别注意防止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和合成类驱虫剂的滥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贮藏时,应将饲料、饲料添加剂与药品、消毒剂、灭鼠药、灭蚊药或其他化学类药物分门别类地贮藏,谨防饲料中混入其他药物,与此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防止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受潮霉变,以防霉变饲料招致有害毒素物质残留;严格生猪的保健用药管理,养猪场要充分认识滥用药物的严重性和不良后果,增强对畜产品安全性及环境保护的再认识,自觉规范养殖行为,减少不必要的保健用药和药物添加剂的使用;生猪的饮水要经常保持清洁卫生,饮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有害物质含量均不可超标,生猪饮用消毒水和猪舍内使用消毒剂,不仅要确保其有效性,同时还要防止药物残留,食槽和饮水器必须无毒无害无药物残留;注重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以及一些合成化合物等滞留性强的药物替代产品开发,从根本上杜绝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