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下土,像南方城市下小雨一样,刷刷地下着细土。现在,这种状况已大为改观。冬天,城市里所有的旅游景点都关门谢客,太冷,耗不起那暖气费。甘南路是兰州的酒吧一条街,整条街上是一家挨一家的酒吧。兰州人每天得喝多少酒啊。喝了醉了,醉并快乐着。兰州拉面按粗细有六种专门称谓:毛细、细、二细、韭叶子、宽、大宽。兰州有名的牛肉面馆是马子禄、半坡和萨达姆。
无论冬暑,无论是瞌睡的早晨还是暗淡的午夜,总可以找一店,要一碗“二细”加肉,端出来热气腾腾一大碗,有道是汤青萝卜白辣椒红香菜绿,而面是金黄的。还有浆水面,这是兰州的一种风味面食。浆水面由新鲜蔬菜发酵酿成,手工揉制面团,然后切成细长条,煮熟后放入碗中,加葱花、花椒、盐等调料煮沸的浆水凉凉地浇于面上,撒上香菜,是夏天常见的特色兰州凉面,味道爽口解馋。
我们在嘉峪关和敦煌的小吃街,美食街都找这种面,没有找到,说是夏天才有。兰州,这座黄河边的城市,是中国的陆地之心,它旷悍而懒散,它出摇滚青年和文艺青年,却没有什么人真正冲出来成为一代宗师。兰州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就是这样一座我心中和生命中的城市。兰州有黄河上的第一道桥。每次提起我都依稀仿佛听到黄河的咆哮之声。
以兰州为基点,向西是丝绸之路,向南是高山圣寺,向东和北是黄土高原。过了兰州,就要翻越乌鞘(shao)岭。黑黑的乌鞘岭山脉座座相连,拔顶的皑皑白雪在阳光下折射出道道刺眼的彩光。“青海长云暗雪山”的诗句就是这里。沙漠上,大漠孤烟,古道驼铃,更有海市蜃楼。出了乌鞘岭,进了戈壁,这里的戈壁不像一般人想象中那样布满黑色砾石,这里的戈壁有着无数的沙包,沙包上生满繁茂的红柳、毛条。
阳光下,蓬蓬的红柳在风中摇曳,万般风姿千种柔情。放眼远眺,簇簇红柳似团团燃烧的火,犹如夕阳中的晚霞。第一次领略了这西域的粗旷。但大西北的人,黄土埋得太厚,观念还是跟不上。我不由又想起我生活工作的豫东北的那座小城,它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我相信只需离开它一个约会去,便又会发现许多令人吃惊的变化。兰州到武威,过永登,天祝,古浪,这一段山势险恶。
过了古浪,则是平平坦坦无险无阻的天赐宝地河西走廊。武威武威,古称凉州,据说是因为此地清晨寒冷而得名。武威,得名于汉朝那位威名远播的将军霍去病,他远征河西屡战屡胜,汉武帝为彰其武功军威,设武威郡。汉武帝远去了,霍去病远去了,只留武威这个威风凛凛的名字。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东端,三面是山,与东面的兰州隔了一道海拔3000多米的乌鞘岭,而连绵的祁连山到这里也歇了脚,东北面则是浩瀚的腾格里大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