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叶赫部的族源,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的西海女真,与蒙古族有着血缘关系,之后改姓为那拉氏。明朝时,那拉氏一族在叶赫镇西部建立了一座城池,称为叶赫城,此后又被称为叶赫那拉氏。游牧渔猎的部族可以建立一座坚固城池,自然势力不可小觑。当时明朝对叶赫那拉氏也十分提防,又不得不拉拢。从血统上讲,爱新觉罗氏领导的建州女真,虽不及叶赫那拉氏高贵,但在女真各部中也算一直不可忽视的力量。
早在努尔哈赤出生前,爱新觉罗氏就经常与叶赫那拉氏通婚,十二联合,时而争斗。当然,这在草原部落中是常有的现象。努尔哈赤不仅是叶赫那拉氏所生,还也娶了叶赫那拉氏之女孟古,皇太极就是孟古所生。可以说,明末时爱新觉罗氏与叶赫那拉氏之间的关系极为亲密。在努尔哈赤掌权后,不甘于受明朝奴役,也对草原上的纷争局面感到痛恨,因而开始了统一战争,并曾获得了叶赫部的帮助。
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纵横草原数代的叶赫那拉氏,面对日益崛起的爱新觉罗氏,自然也开始提高了警惕,并产生了不满;而誓要统一女真的努尔哈赤,也势必拔掉旧势力叶赫那拉。在建州女真逐渐强大的同时,叶赫部也开始不安。结果可想而知,当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草原后,自然要向叶赫部发起总攻。双方的矛盾就此上演,最终出现了那句古老的诅咒。
据说,当时努尔哈赤下令攻城前,曾在城外跪了三天三夜,表现出诚恳地姿态,请求叶赫部投降,实现联合,共同抗击明朝。不过,叶赫部坚决反对,最终双方兵戎相见。关于双方的殊死之战,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称当时叶赫部有一位绝代美女,名为东哥,最初答应许配给努尔哈赤,但却悔婚,因而双方的矛盾更加升级,并且被影视剧演绎地缠绵悱恻。
乾隆明知永琰是继承人,为何选中家世不高的喜塔腊氏为嫡妻?
清朝历史上,一共有两位喜塔腊氏皇后。第一位是努尔哈赤的生母喜塔腊氏,她在后来被追封为显祖宣皇后;这第二位便是嘉庆皇帝的结发妻子,同时也是道光皇帝生母的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一直以来,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都被冠以“包衣皇后”以及清朝出身最为卑贱的皇后等一系列的“头衔”,当然这是有点太过于贬低她的出身和家族背景了。
虽然她们家祖上确实是包衣出身,但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脱离了包衣旗籍,之后还被抬入了满洲正白旗,是正儿八经的“上三旗”,并且他的父亲和尔经额也担任了内务府总管以及副都统这样的职务。只不过,按照清朝的惯例,皇子的“头婚”极为看重所迎娶女子的出身和门第,要么是朝中的权臣贵胄之女,要么是地位显赫的宗室王公之后,例如皇太极的结发妻子是“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度的女儿,乾隆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察哈尔总督李荣保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