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支持维新派吗?他对维新派的态度是怎样的?
李鸿章支持维新变法,但不支持维新派。甲午战争之后,变法图强在清政府高层并不是忌讳,毕竟连日本都能输,旧法的确不合时宜了。当时虽然有很多人反对变法,但也有很多人支持变法。比如李鸿章、张之洞等汉臣,荣禄等满臣就倾向改革。甚至于,就连慈禧也没有明确反对过变法。所以甲午之后,戊戌之前的两年多时间,维新派在全国混得风生水起,很多官员都把宝押在他们身上。
李鸿章也在这一时期向康有为的强学会捐过活动经费,以此鼓励康梁晚辈变法图强。只不过,康有为嫌李鸿章名声太臭,没有收他的银子罢了。后来光绪下决心变法,询问慈禧态度,慈禧表示可以先试试。在慈禧看来,试试嘛,失败了也没什么。反正是光绪在台前搞,就算搞不成功,她也可以出来收拾残局。为此她还在变法前给光绪铺路,专门排除了一些顽固派大臣的阻扰。
只不过,她没有想到,李鸿章这班老臣也没有想到,光绪会玩的那么过火。以至于最后大家都不想支持维新派变法了。众所周知,清朝戊戌变法的参考对象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可决定变法前,光绪对日本的情况不了解,明治维新是怎么推行的,他一点也不清楚。他所知道的明治维新,全是康有为转述的。而康有这个人,又不是善茬。他为了达到强推变法的目的,经常故意给光绪传播虚假信息。
比如说,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天皇本人实际上只是一个提线木偶,真正的改革操盘手是日本当时的倒幕派。但康有为却故意不跟光绪说,他给光绪传递的信息是明治英明神武,一宣布改革,日本就改革成功了。这导致光绪对变法的困难程度没有清醒认识,错误政策后来接连出现。还比如说,明治维新能推行有一个基础,那就是立宪。天皇先立誓“万机决于公议”,然后藩阀政府的臣子才起誓效忠天皇的。
在这种关系下,天皇也要受宪法约束,天皇也不能比宪法大。国家大事,天皇要跟大家一起商量着来。明面上看,天皇受宪法约束,他吃亏了。但天皇是光杆司令,他手上又没兵。如果各地藩阀不支持他,他凭什么改革?所以,无论当时日本的藩阀是真心认为立宪好,还是借立宪来绑架天皇。立宪都有极现实的意义。那就是——围绕在天皇身边的人很多,天皇并不是孤家寡人。
谁反对维新变法,只要明治天皇一声令下,藩阀就出兵剿灭反对派。但康有为为了强推变法,他却故意不跟光绪讲这个事。因为怕讲了,光绪可能就不想维新变法了。毕竟“万机决于公议”,这对于一个清朝皇帝来讲,有点不能接受。(戊戌变法的内容里面没有一条跟立宪有关)或者说,如果光绪不想改革了,康有为想借机爬上去的美梦,就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