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渴望游说成功的心情,就像“鲤鱼跳龙门”故事中的鲤鱼渴望跳过龙门那样:一朝跃过龙门,变龙身价陡增。他们怀才求遇的愿望非常强烈,以游说改变命运的初心始终不改。即便跌入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跃过龙门变成龙”的梦想。甚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使牺牲了生命也在所不惜。例如,苏秦第一次游历失败狼狈归家的情形,先秦佚名的一篇文章《苏秦以连横说秦》这样记录道:苏秦“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则这样记录道,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从上面的记录来看,苏秦困顿落魄回到家,妻子不放下手中的机杼走下织布机迎接他,嫂嫂不认他这个小叔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把他当成儿子,不与他说话。
他们都嘲笑奚落他不务正业,成天外出卖弄口舌,以至落魄至此,活该。这种屈辱是多么的刻骨铭心!然而,面对亲人的冷眼和责难,苏秦不是改“过”自新,而是心有不甘,感叹道“一个读书人既然已经从师受教,埋头读书,可又不能凭借它获得荣华富贵,即使读书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找到一本周书《阴符》,头悬梁,锥刺股,伏案钻研。
下了一整年的功夫,认为找到了真缔,再次外出游说诸国。而当苏秦以合纵游说六国取得成功,当了六国国相,路过洛阳衣锦还乡的时候,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这样写道:“苏秦的兄弟、妻子、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俯伏在地上,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苏秦笑着对嫂子说,’你以前为什么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却对我这么恭顺呢?’他的嫂子赶紧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小叔您地位显贵,钱财多了啊。
’苏秦感慨地叹息说,’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就轻视我。何况一般人呢!假使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二顷良田,如今,我难道还佩带得上六个国家的相印吗?’”苏秦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及显贵后的得意心态跃然纸上。张仪与苏秦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司马迁在《史记.张仪列传》中这样生动地写道:当他第一次游说楚国,楚相无端怀疑他偷了自己的玉石,把他抓起来毒打至半死。
张仪落拓归家,妻子奚落他说,你如果好好在家从事正经职业,不要成天在外卖弄口舌招惹是非,就不至于遭受这样的羞辱。张仪张开嘴问妻子,“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笑着说,“当然还在的呀”。张仪说,“只要舌头还在就够了,我吃饭的本事就是靠这张嘴!”。后张仪再次出行,以“连横”游说秦国取得成功,终授秦国相印。游说各诸侯国实在具有太大的诱惑力,因为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最直接的方式,是通向权力巅峰最便捷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