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接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秦国的残暴贪婪及其逐一吞并六国的野心。再顺势指出六国要是结成联盟抗秦的话,秦国就不敢对任何一个盟国轻举妄动,燕国就可以长治久安了。燕王于是茅塞顿开,接受了苏秦的观点和建议,并资助他车马钱财,让他去游说其余五国与燕国共同结成联盟。又如,苏秦来到韩国游说,针对韩国国君想割地事秦以求安稳的想法,陈述厉害说:“……如果大王去侍奉秦国,秦国必定会向您索取宜阳、成皋。
今年把土地献给他,明年又要索取割地。给他吧,却没有土地可给,不给吧,那么就会丢掉以前割地求好的功效而遭受后患。况且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国贪婪的索取是没有止境的,拿有限的土地,去换取无止境的索取,这就叫做拿钱购买怨恨,纠结灾祸。不用打仗,而土地就被割去了。我听说过一句俗话:‘宁愿做鸡的嘴,不愿做牛的肛门。
’现在,如果向西拱手臣服,和做牛的肛门有什么差别呢?凭着大王的贤明,又拥有韩国强大的军队,却蒙受做牛肛门的丑名,我私下为大王感到羞耻啊。”这番又打又拉又激又辱的话,说得韩王血脉喷张,勃然变色,捋起袖子,愤怒地瞪大眼睛,手按宝剑,仰望天空长长地叹息说:“我虽然没有出息,也决不能去侍奉秦国。我愿意接受先生的主张,愿意把整个国家托付给您,听从您的安排。
”这样,游说韩国也成功了。就这样,苏秦每到一个国家,都紧紧地抓住各诸侯王的心理,先分析各国的优势,再分析秦国的凶险及事秦的弊端,接着指出六国结成联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鉴于每个国家的情况及诸侯王的心理各有不同,苏秦的说辞也极富变化。既有条分缕析,又有生动事例,又是排比又是比喻的,其势若山洪暴发,势不可挡,逻辑严密,雄辩滔滔地成功说服了各个国家合纵抗秦。
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跨出函谷关。(三)纵横家们大都是最现实的名利客,他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追求个人利益及所效忠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纵横家是一个非常看重现实利益的流派,他们无所谓传统道德观念,甚致是社会主流道德的反判者。他们对儒家宣扬的社会道德观念往往不以为然,甚致冷嘲热讽,嗤之以鼻。最典型的是苏秦与燕王关于忠信廉洁的对话。
苏秦从燕国出使齐国,凭辩才帮燕国收回了城池,退了齐兵。回到燕国后,由于有人在燕王面前说苏秦是那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不忠不信之人,不可重用。燕王于是开始冷落苏秦,不再授他官职。对此,苏秦辩解说:“大王呀,其实我的‘不忠实’,正是大王您的福气啊。我听说忠诚信实的人,一切都为着自己的目的;奋发进取的人,一切都为着别人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