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游说成功,位居人臣权位,享尽世上尊荣。难怪纵横家们矢志不渝,拼死也要前往各国游说,一心要往这条通向大贵大富的路上挤。(二)纵横家们大都是纵横捭阖的高手,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善于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关于“纵横捭阖”的含义,汉刘向《〈战国策〉序》:“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苏)代、(苏)厉之属,生从(纵)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
”《韩非子》称:“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鬼谷子·捭阖》中说,“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综合上面的文献记录的意思来看,“纵横”即合纵和连横,指进行外交活动。“捭阖”即开和合,指善于运用言辞运筹谋略。引申开来,“纵横捭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运用政治或外交手段达到联合或分化瓦解的目的。
二是指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的"纵横家"。纵横家们的口才都非常了得,他们靠嘴巴吃饭,以舌头为武器,善于驾驶语言艺术,说服别人的功夫非常厉害。他们“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是非常专业的洗脑专家和催眠大师。他们游说别人的话横说横有理竖说竖有理,他们的说辞通过你的耳朵进入你的心里会改变你的思想和认识,让你不得不接受他们的观点和主张,采纳他们的建议,并让你对他们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
他们专门研究和训练过游说艺术,说起话来雄辩滔滔,汪洋恣肆,犀利流畅,气势磅礴。他们的说辞或夸张、或描写、或排比、或比喻,或对比,或穿插寓言故事,或引经据典,或渲染气氛,或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在他们的面前,几乎没有说服不了的人,往往会让你感到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让你心悦诚服地按他们指点的途径去办事。
在《史记.苏秦列传》及《史记.张仪列传》中,苏秦和张仪游说每个国家的说辞都非常精彩。我们以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的两段说辞为例来略加分析:例如,苏秦首先选择燕国作为游说的突破点。那时候的燕国,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加之地理方面的因素,秦国主要是针对其他大一点的国家不断发生兼并战争,尚未顾及燕国。燕国表面上相对安全,没有太多的危机感,乐得选择独善其身,在秦国和其他强国的夹缝中生存。
针对燕王的这种心理,苏秦游说时先肯定燕国的优势,接着话锋一转,就讲了一通危言耸听的话。苏秦说:“大王呀,现在的燕国表面看起来安居乐业,没有战事。可是这些现象蒙蔽了你的眼睛,你看不到日后燕国军队覆灭、将领被杀的情景呀。在看不到未来国家灾难的人中,再没有谁比得上大王你了。大王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番话一说出来,燕王急切地表示想知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