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们看重的是事情的结果,是目的的实现,至于所使用的手段如何,是光明正大的阳谋,还是卑鄙下流的阴谋,是明目张胆的索取,还是背信弃义的欺骗,他们完全不在乎。在他们看来,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能达到目的,就是好手段。例如,张仪为了成功实现帮助秦国破坏楚国与齐国的联盟,出使楚国。他摸准楚王贪欲无度利令智昏的性格特点,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诱惑楚王说,只要楚国和齐国彻底绝交,改为与秦国结盟,秦国一定将商於的六百里地划给楚囯,而且楚国还能得到很多不能从齐国得到的好处。
楚王果然动了心,宣布解除与齐国的结盟。苏秦在回秦国的路上,假装没拉住车上的绳索,跌下车来受了伤,一连三个月没上朝,拒不接见楚国派来的使者。楚王听到这件事,说:“张仪是因为我与齐国断交还不彻底吧?”就派勇士到宋国,借了宋国的符节,到齐国辱骂齐王,齐王愤怒,斩断符节而委屈地和秦国结交。秦、齐建立了邦交,张仪才上朝。
楚国的使者来向他索要当初承诺的六百里地,张仪说:“我没有说过六百里地呀,我说的是我有秦王赐给的六里封地,愿把它献给楚王。楚王要就拿去吧,不要就算啦”。楚国吃了哑巴亏,既和齐国彻底断了邦交关系,又没得得秦国承诺的土地,扁担挑缸钵,两头都失落。他们擅长使用计谋,即便针对昔日好友,为了达到目的,也不惜用计,而且总是把计谋策划得天衣无缝。
例如,苏秦游说六国成功的时候,正值张仪受到楚相毒打回到家中。为了避免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刚刚缔结的合纵联盟,苏秦打算物色一个既有能力又对自己感恩戴德的人到秦国去担任宰相。苏秦想到了同门师弟张仪,因为他认为张仪比自己有才华。他设了一个计,暗中安排一个人引导落难中的张仪到赵国来投奔自己。张仪到后,苏秦故意冷落他,用仆人和侍妾吃的食物打发他,还羞辱他混得差。
张仪一怒之下投奔秦国,苏秦又暗中安排人路上巧遇张仪,与张仪同行,并伺机对张仪提供车马钱财支助,使张仪成功到达秦国,并得到秦王重用。当这个人准备告别张仪离去时,张仪说:“先生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走呢,我刚得到秦国重用正准备要好好报答你的恩德呀”。这个人说:“先生要报答就报答苏秦大人吧,这一切都是苏大人安排的。
因为他欣赏你的才能故意激你到秦国来有所作为啊,他希望你受秦王重用后不要攻打赵国呢”。至此,张仪才恍然大悟,自愧不如苏秦,深感枉自研习纵横谋略多年,竟然没有看出破绽。并表示苏秦在赵国当政期间,绝不发兵攻打赵国。(四)纵横家们大都本领高强,满腹韬略,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关乎着各诸侯国的命运。纵横家们往往多才多艺,集多种本领和多方面知识于一身。